文|程小亦(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年,安徒生受朋友邀请来到格洛斯顿城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马上的两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在街角处,安徒生看到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路上行人渐渐变少,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便以小女孩为素材写下著名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上街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悲剧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在大雪天,又饥又饿的情况下小女孩五次点燃了火柴,在幻想中她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火,是一个矛盾的象征体,它可以取暖,照亮一切,也能带来痛苦、毁灭和死亡。
本文拟通过作者对冰冷的现实生活描写与幻想中温暖世界描写,两种极具鲜明的对比写作手法,来解读小女孩从“4种幻想”中隐喻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01第一种幻想:第一次点燃火柴,幻想“温暖的大火炉”,以冻隐喻着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的希望
作者在开头处写着:这是新年前夕,一年里最后的一夜。为下文埋下伏笔,也间接揭露了笔下小女孩的命运走向。
天上飘着大雪,天气冷得可怕,在这样一个漆黑寒冷的大年夜,大家都围在家里享受着新年之乐,有一个小女孩赤脚走在大街上,寒冷的天气把她的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她手里拿着火柴,可是整整一天了,她还是没卖出去一根火柴,也没有人给她一个铜板。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地向前走,脸上写满了痛苦。
小女孩选择了离街中心更近的一座房子角落里坐下来,因为很冷,她本能地缩在一起了,可是越缩越冷,即使天气再冷,她也不敢回家,因为没有卖完火柴,她是会被爸爸挨打的。
小女孩点燃了第一根火柴,在这道小小的光亮里,小女孩觉得自己就坐在一个火炉边。
为什么小女孩第一个幻想是火炉,因为火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温暖,通过幻想中的火,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生存处境,冰冷的双手和双腿急切需要火的温暖,而火又是生生不息,象征着小女孩对生命本能的渴求。
从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可以看出火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
可见火是人类认识自然,依靠大自然生存的必备品,文中的火不仅可以给小女孩带来温暖,也是隐喻着小女孩生存下去的希望。
罗曼·罗兰在《爱与死的搏斗》中讲到,火,在所有冻结的心里孵育。
小女孩把手放在小小的火焰上,温暖而明亮,不仅照亮了小女孩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更照亮了小女孩冰冷的内心。
小女孩本能伸出腿来暖和,可是火灭了,幻想中的火炉也不见了,小女孩的脚还是冰冷的,隐喻着小女孩走不出“冰冷”的处境。
02第二种幻想:第二次点燃火柴,幻想“喷香的烤鹅”,以“饿”隐喻着对美食的渴望,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
小女孩又点燃了一根火柴,这次她幻想到一整桌美味。小女孩已经在外面一天了,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
从马斯洛的六个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占在第一位,生理需求也就是活在世上,温饱是最基本的要求。
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幻想到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碗碟和肚子里填满了苹果的烤鹅,隐喻着小女孩贫穷的家庭环境和对食物的渴求。
整个屋子也空荡荡的,屋顶已经裂缝了,虽然最大的裂口已经用干草和破布堵住,可是冷风还是能灌进来。
因为她的家里什么也没有,连居住的条件都极其简陋,更不用说那些“山珍海味”。
此时此刻,在小女孩心中对美食的渴求已经超越了对寒冷的恐惧。
最美妙的是,那只烧鹅从盘子里跳了出来,背上还插着刀叉蹒跚着走到地上,一直走到可怜的小女孩的面前。
连那只即将被人送入肚子的烤鹅,也主动跑到小女孩面前,希望自己能够填饱小女孩的肚子。可是当烤鹅跑到小女孩面前时,火却灭了。
安徒生通过幻想中的烤鹅来衬托现实生活中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甚至连一只小动物都不如,在冻寒交迫中连施舍的人都没有,隐喻着人性的冷漠,还不如一只即将入口的烤鹅般的“热情”,作者通过小女孩的“饿”与食物“烤鹅”来作对比,不仅隐喻着小女孩对美食的渴望,也揭露了小女孩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因为只有吃饱了,才能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谈论未来的一切,包括小女孩憧憬的美好生活。
03第三种幻想:第三次点燃火柴,幻想“美丽的圣诞树”,以“景物”隐喻着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和对苦难的抗争
小女孩第三次点燃了一根火柴,她幻想到自己坐在漂亮的圣诞树下面。
它绿色的枝Y上,有几千支被点亮的蜡烛,还有彩色的图画,就像商店里摆着的那些一样美。
通过小女孩对幻想中圣诞树的喜爱,可以看出小女孩向往着充满欢乐喜庆的美好生活,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圣诞树源自流行于中世纪初的宗教戏剧——‘乐园剧’,这戏剧于将临期在欧洲的圣堂或城镇的广场上演。这戏剧讲述人类由‘原祖父母在乐园的创造’直至‘耶稣基督在白冷诞生’期间的故事。在戏台上总会有一颗挂着苹果象征乐园的大树。不久,人们开始一个圣诞节的习俗:在家里的‘乐园树’上挂礼物,也点上蜡烛,以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为人类夺回乐园。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后来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现实生活中,圣诞树一直是庆祝圣诞节不可缺少的装饰物,作者通过小女孩对现实困境和幻想中美好事物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时代背景下贫富阶级分化,富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而穷人在天寒地冻中连一盒火柴都卖不出去。
后来圣诞树上的烛光变成星星,从夜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亮光。
小女孩说:“又有一个人去世了”,她的老祖母曾告诉她,天上掉下一颗星星,地上就会有一个灵*去到上帝那里。
这颗“星星”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当这颗星星落下来时,也寓示着小女孩的生命即将陨落。可是小女孩依然记得在她惨淡的人生中,离世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和呵护。
胡适先生曾说过: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是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即使身处困境,小女孩也不曾忘记自己曾经有过快乐的温暖时光,眼前的困境也阻挡不了小女孩对生命怀抱着新的幻想,她试图挣脱出困境,寻找新的希望。
04第四种幻想:点燃第四根火柴,幻想“慈爱的奶奶”,以“亲人”隐喻着对亲情的渴盼
小女孩重新点燃了一根火柴,四周都被她照亮了,此处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更加剧了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落空反差。
因为现实中,一根火柴根本不可能照亮四周,只能照亮眼前的局部,通过前三根火柴照亮单一物件与第四根火柴照亮了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第四根火柴才是小女孩心中最渴望得到的,那就是亲人的爱,亲人的爱就像那一团团被照明的光亮,温暖和抚慰着小女孩受伤的心灵。
奶奶,请带我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你就不见了。
面对街上冷漠的路人以及没有卖完火柴回家就要遭到父亲的挨打,在小女孩的心中非常渴望有个人来爱她,然后这世界上最爱她的奶奶已经离开人世了,那么小女孩唯一的奢求就是奶奶能够带走自己。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当个体面临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倾向。
小女孩害怕火柴消失,又点燃了所有的火柴,因为她怕火灭了奶奶就消失,希望也会破灭,她的内心不自觉地点燃了所有火柴,她希望奶奶能够给她足够的爱和温暖。
她把女孩抱了起来,紧紧地搂在怀里。在光明和幸福中她们飞走了,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伤的地方,她们与上帝在一起。
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在圣诞节的夜晚,所有人都在欢聚一堂,而小女孩没有穿鞋子在天寒地冻的夜晚还在卖火柴,看着人家窗户发出来的灯光,此刻小女孩的心里肯定特别地孤独和失落,但因为在温暖的火焰里看到了奶奶,小女孩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爱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可以是一句温馨的问候,爱可以化解心中一切的阴霾,也唯有爱才能点亮久违的微笑,而这份爱的给予者却是小女孩在世上唯一关心她的人——奶奶。
在这份爱的幻想中,小女孩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亲情陪伴,这份亲情的温暖凌驾于温饱和寒冷甚至是小女孩的忧伤之上。
05写在最后
第二天,小女孩脸颊通红,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最后一夜被冻死了。
“她想用火柴取暖”人们说道。但没有任何人知道,她曾经见过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她曾经在温暖的光芒中跟祖母一起,走进了新年的幸福之中。
童话故事总是充满神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安徒生通过笔下小女孩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温暖的喜剧故事:纵然生活再苦,却也要心怀希望,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却总要伸手触摸遥不可及的理想。
年少的时候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小女孩太可怜了,在不惑之年重读,给我更深的思考,这是关于爱与力量,希望与价值的人生哲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亲眼所见的小女孩卖火柴故事的艺术升华,其实在这篇小说里也隐喻了安徒生本人悲惨的人生经历。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年,安徒生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不管是从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经历还是安徒生本人的经历,都可以看出,人生之悲剧无处不在,但人生之喜剧却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就看我们是否善于挖掘人性和生活之美,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有限时间里,不定格自己固有的生命模式,努力握紧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瞬间,或许你也会发现人生之余,应该有更多的赋能。
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程小亦85后榕城女子,心理咨询师,书里看人生,影中品百态,笔端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