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用在青城,这些老物件见证呼和浩特40
TUhjnbcbe - 2023/1/8 18:20:00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544714.html

40年前的今天

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

呼和浩特融媒体传播中心

解忧小卖部栏目推出话题互动特辑,

邀请网友一起来畅聊

呼和浩特这40年的变化。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的主题是——用在青城

说起呼和浩特人这40年的老物件,

你能想到什么?

我们先从一组珍贵的老照片出发,

看看镜头下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

↓↓↓

印有“听毛主席的话”

的搪瓷茶缸你用过吗?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那时,

普通人家用的大粗碗

写着“朴素”二字↓

(20世纪60年代)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石头巷一住户大红柜上的花瓶

插着鸡毛掸子和画卷↓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笼屉、水缸、腌菜瓮↓

现在的农村也还都有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补瓮的技术可能都失传了吧,

(宁武巷22号大院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奶奶家传统的面案、储粮两用柜↓

上边还贴着经典的年画。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箩箱、笼屉式的食盒子

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了!↓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呼和浩特人的老物件,

还有哪些?

一起跟着网友们的留言去感受~

↓↓↓

袋袋:小时候上学还生火炉子,家里烤馒头片,抹上腐乳,超香!后来还有蜂窝煤,然后就变成煤气、天然气了。

昏暗的煤油灯,

做饭时蒸腾的烟雾,

(图片源自网络)

滚烫的热炕头,

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人之共同的回忆。

(图片源自网络)

那个年代,传统的大炕连着灶,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暖瓶也是铁皮做的。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每个傍晚,

住在平房人家

升腾起的袅袅炊烟,

是儿时的记忆。

(图片源自网络)

记得上学时

生火炉是必备技能,

(图片源自网络)

往往天不亮,

轮着生火的值日生就要早早来学校,

高年级的都会帮低年级的孩子生火炉

“四大神器”你都用过吗?↓

(图片源自网络)

生火炉是个技术活儿,

下层放废报纸、

中间是碎木头或者玉米棒子,

上边是媒。

引火的玉米棒子往往会一拿一大堆↓

(图片源自网络)

有时候,火太旺

还会把离得近的同学的衣服烤糊。

(图片源自网络)

烤馒头片也成为那个时代的味觉记忆↓

酥脆热乎,一咬满口麦香!

还可以烤红薯、烤土豆~

(图片源自网络)

后来,煤气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换煤气也成为每个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天然气已经通到千家万户,

清洁能源覆盖率的不断提升

以及清洁燃料的推广,

不仅方便了青城人的生活,

更守护着呼和浩特的蓝天白云!

(图片源自网络)

感恩这40年!

青云:电视机,从黑白的,到彩电,到液晶电视,再到投影,现在的人们,开着电视,一人捧个手机,感觉就是在听电视了~

年3月17日,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天津厂诞生,

(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图片源自网络)

黑白电视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牛头巷25号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上世纪60、70年代,

谁家有电视,

那晚上一定非常热闹了!

(图片源自网络)

年12月26日,

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改革开放初期,

国家开始加强彩电产业的支持力度,

(你家用过这样的电视机吗?图片源自网络)

-年,

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

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VCD成为了标配图片源自网络)

租VCD看电影、电视剧,

在那个年代一度非常流行,

你有多少电视剧是这样追的?

(呼和浩特古建民宅玉泉藏珍集任志明/摄)

年,

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研制成功。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

商场中功能齐全的电视机琳琅满目,

背投电视、投影电视

也成为了不少家庭的选择。

(图片源自网络)

从电视机中走来的这40年,

经过了初见黑白电视的惊奇,

到后来为了“选择好的还是更好的”而烦恼,

再到对于电视机是否还需要的怀疑。

归根结底,

是我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所带来的多元选择。

感叹这40年!

韩昆廷:那时候有了大哥大,仿佛就是大哥

改革开放初期,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年,大哥大登陆广东,

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

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元左右,

但一般要花元才可能买到。

(图片源自网络)

那个年代,用得起大哥大

呀呀!可以说是很神气了!

20世纪八十年代末,

开始出现了传呼机。

你用过这样式儿的传呼机吗?↓

(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

年开始,

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公用电话亭

也是一代人回忆!

(图片源自网络)

通过插IC卡或者投币等方式进行打电话,

普及于上个世纪90年代,

现已经很难看到了吧!

年到年,

小灵通的出现

让通信更加方便!↓

(图片源自网络)

年之后

那些流行过的

直板手机↓

(图片源自网络)

翻盖手机↓

(图片源自网络)

你都用过吗?

直到现在

让人眼花缭乱、不断升级的

智能手机

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网络)

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

到集影音娱乐、购物支付、

视频语音、阅读等等为一体的

不能离身的“万能神器”,

这个过程见证了通讯方面

40年的变迁与发展。

当然,对手机的依赖也让我们“又爱又恨”,

大家都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感慨这40年!

代小娟儿:听歌,一开始是听广播,小时候用录音机听磁带,后来是步步高复读机、随身听,妈妈本来是买来让我学习的......再后来就是mp3、mp4,现在都用手机啦!

(图片源自青核桃)

收音机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图片源自青核桃)

款式有很多,

你见过哪些呢?

(图片源自青核桃)

后来,

录音机和磁带

是80、90年代“潮人”的专属记忆↓

(图片源自网络)

卡带了,

用铅笔再转回去~

(图片源自网络)

小时候,

每个班级都会配这样一台录音机↓

看到它就想起英语老师有木有!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90后小伙伴都拥有过这样一台

用来学英语的复读机↓

然而......

大都被我们用来听音乐了。

(图片源自网络)

再到后来,

那些流行在学生中的听歌神器MP3、MP4↓

你用过没?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一部手机都搞定~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这40年!

40年“用在青城”

很多老物件都已进入展览馆的陈列柜,

陈列的是那个年代的痕迹,

陈列了我们的回忆,

也陈列了这40年飞速发展的时代印记,

在呼和浩特,感恩40年!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在青城,这些老物件见证呼和浩特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