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汤为脾阳虚衰,血失统摄而设,可暖中宫,振脾阳,摄血行。临床运用此方应把握其核心病机以及四个关键点:第一为不可限于经典条文而仅用此方治疗胃肠道出血或“先便后血”的症状;第二为紧扣方证与方证鉴别;第三为*土应重剂使用,用量为90~g,量少则疗效骤减或无效;第四为用方遵循古法加减及经方叠用,若遇虚寒甚者,可加干姜、赤石脂,若出血较严重或伴有吐血者可加干侧柏、竹茹。另附病案一则以展示何庆勇临证使用本方的思路。
方证辨证运用*土汤
注重方证辨证
何庆勇运用*土汤着重于方证辨证。何庆勇强调临证有*土汤证才能施以*土汤治疗。*土汤方证还应包含大便失禁或溏,便血量多,色暗,肢冷,面色苍白,脉细迟者,何庆勇经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历代名家著述,体会到*土汤的方证是:大便失禁或大便溏,大便急,黑便,全身畏寒或四肢发凉,心烦热。其主要方证为:大便溏或失禁,黑便,全身畏寒。临床中凡是遇见符合上述方证者,尤其对于妇女或老年人,前者可因产、孕、经、乳等生理特点,以致血海亏虚,脾气虚弱,固纳无权,后者或因年老气血生化乏源,或因慢性疾病日久消耗,以致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恒有效验。
重剂*土
灶心*土又名伏龙肝,何庆勇运用经方首先考虑经方绝对原剂量的运用,即严格依据经方所注明的方药剂量。其次考虑相对剂量,即严格参照原经方注明的比例。其运用*土汤时更注重原剂量,此方最为关键的是一定要保证灶心*土的重剂使用,并且应将*土包煎,否则中药会有粘锅的可能。据现代研究考证,汉代经方一两相当于现今13.8g,对于*土汤“大便失禁、黑便、全身畏寒”的主要方证,*土用量90~g可获良效,同时甘草、生地*、白术、附子、阿胶、*芩一般遵循仲景原意,等量运用10~18g。
经方活用
徐大椿曾言“方之治病有定,病之变迁无定”,此言颇有见解。若不能知常达变,临证使用经方无异于按图索骥,常有胶柱调瑟之流弊。陈修园于《金匮要略浅注》中说:“余每用此方以干姜易附子,以赤石脂一斤代*土取效更捷。甚者加干侧柏叶四两、鲜竹茹六斤。”何庆勇在临床中运用*土汤,喜遵循陈修园的*土汤古法加减之法。若遇虚寒甚者,可以加干姜9~18g、赤石脂20~50g。若出血较严重或伴有吐血者加干侧柏9~18g、竹茹9~18g。
病案举隅
患者,男,66岁,初诊:大便出血3天。现病史:患者有内痔病史3年,近日大便出血,血色鲜红。患者数次因它病于我处就诊,效果满意,遂于我处就诊。刻下症:大便出血,先大便后出血,夜间皮肤瘙痒以致睡眠不佳,全身畏寒。大便1日1次,质可,夜尿2次,小便时有困难。舌质黯红,苔根部厚腻,脉细而沉。诊断为便血。证属脾胃虚寒,治法以温阳摄血为主,兼以滋阴养血。方用*土汤,处方:生甘草18g、生地*18g、生白术18g、炙附子先煎10g、阿胶珠烊化18g、*芩18g、伏龙肝包煎90g,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二次温服。患者二诊诉服药前3日大便依旧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量逐日增多。服药第1日至第3日的自测出血量分别约3~5mL、5~8mL、8~10mL。自服药第4日起,出血量逐日减少,大便1日1次,不干不稀,全身畏寒好转。服7剂药后,基本没有便血。随诊2周未复发。按:结合脉证,何庆勇认为本案患者的病因是老年体虚,脾胃虚寒。脾胃虚则肠之络血不摄,故便血。病性以虚为主,预后尚可,但若不及时治疗,亦有加重趋势。故治法以温阳摄血为主,兼滋阴养血。临证使用方证辨证需将与主证相似的方剂进行鉴别。主证虽同为便血,若为气虚不摄所致,当处归脾汤以补气生血,若为肠道湿热所致,当处白头翁汤合地榆散以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何庆勇运用*土汤取得良效的关键在于把握脾阳不足的核心病机,紧扣*土汤方证主证,即大便失禁或溏,黑便,全身畏寒。运用*土汤时需保证*土重剂用量。患者服用*土汤后,更应注重病后防护。*土汤证患者服药后脾阳尚虚,正气未复,更当注重“瘥后防复”,如饮食忌生冷辛辣,起居应注重四时变化。此外,*土汤作为经方虽流传至今,但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生态灶心*土产量也大为减少,作为*土汤君药的*土来源是否充足、质量是否过关值得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