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有报道称有些人做过器官移植之后,其性情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像器官捐赠者的性情。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身体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呢?我们可以看看中医对情志学说的研究。(编辑/白术)
中医情志学说
作者/刘天君
中医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情志学说。情就是七情,志就是五志。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把悲和忧合并,再把惊和恐合并,于是成为喜怒忧思恐,七个缩减成了五个。
为什么要缩减成五个呢?因为要和五脏对应。
中医的情志并不是单纯的意识性存在,不仅仅是心理活动,而是与内在的气机运行,与脏腑的功能活动紧密相连。
一、七情与气机
先说七情和内气的关系。
《*帝内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后人又补上了“忧则气凝”。所以,七情中的每一种情绪都和内在的气机运行直接联系在一起。
比如什么叫怒则气上呢?所谓“怒发冲冠”,一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那不就是气上来了吗?人一着急,一发怒,就会觉得气往上顶,血压也可能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怒则气上。
所以怒并不仅仅是的心理活动,怒的心理情绪一出来,生理的气机或者说内在能量,就会向上涌。
什么叫恐则气下?一害怕,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再严重一些,大小便失禁了,都是恐则气下。
所以中医认为情志与气机运行相关,是有现实的症状为依据,并不是空想的。
同样,喜则气缓,就是哈哈一笑,心里很轻松,眉头都舒展开了。很难想象一个人一边微笑着一边发怒,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是笑起来,喜洋洋的,怒气就升不起来,这就是喜则气缓。
而悲则气消,就是很悲伤的时候,人就没有力气,瘫倒在那里。
中医把气机运行和情绪直接关联,就是把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融在一起。情绪不单单是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情绪就是气机运行。
而且,中医的七情是和人体整体的气机相关联的。
比如说怒则气上,气是往上,从下而上而怒发冲冠,恐则气下是从上而下,所以大小便会失禁。气从上而下、从下而上,都是整体气机的运行方向发生了转化。
这就是七情和内气运行的关系。
二、七情与脏腑
再说一下七情和脏腑的关系。
中医里有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配不了七情,七大于五嘛。为了和五脏相配,就把七情缩减为五情,变成了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那么为什么改称五志呢?
《*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里肺的忧包括了悲,肾的恐包括了惊。
于是,中医的七情,也就是七种主要的情绪,都和五脏联系上了。
五志的“志”,有志向和意志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脏腑有特定的情感和情绪指向,反过来呢,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太过或者不及,就会影响相关的脏腑。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时常悲切忧郁,她的病就是肺痨。悲切忧郁和肺病是有关系的。悲切忧郁可能是肺痨的原因,也可能是肺痨的结果,但更可能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同样,肝主怒,如果是经常发怒,肝可能就会不太好,怒气冲冲是伤肝的。喜伤心,过分欢喜也不行。《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不就是高兴太过了吗?随后精神错乱,把心伤掉了。
所以中医情志与脏腑相关的理论,也是有生理和心理学依据的。
三、情志学说临床应用
不仅有心理生理依据,古人还会根据情志学说的理论,来调理气机和脏腑功能,从而治愈疾病。
比如情志与气机运行的关系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等,那么怒气来了以后,调气下降就行了,降气就可以治疗情绪。比如吃个三五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般的怒气就可以平掉了。
再举一个按照五行生克原理治疗情志病的例子。
患者是一位七十岁上下的贵妇。她离了婚,欲与男友共度晚年。不料男友不兑现诺言,不与之共同生活,病人大怒,不平衡,只能尖叫激怒高喊,说不出话。下腹背部四肢,拘谨僵痛拒按,下肢静脉曲张,变成紫黑色。
采用针灸、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效果,身体表层已经松了,但是仍然觉得里面很硬,肢体僵硬疼痛不减。没有表面怒气了,但是还是说不出话,就好像是急火攻心,憋住了。
怎么办?我出个主意说:想办法让患者大哭一场,大悲一次,症状就可以缓解。
为什么呢?因为肝主怒,肝在五行里面属木,五行里谁克木呢?金克木。金是肺气所主,肺主金。把肺调动起来,就可以把肝克住。肺主什么情绪呢?肺主悲,所以让她悲伤地大哭一场,让肺气制住肝气,怒气就会消掉。从调整情志角度而言,金克木就是悲伤怒。
此外,从气机升降理论也可以解释金克木,肝主怒,怒则气上,肺主悲,悲则气下,气上和气下是相反的运行,所以加强肺向下的气机运行就能够抑制肝气上冲。
这个治法在古书里也有例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就用过这种办法,按五行生克的原理,用一种情绪制约另外一种情绪,把病治好了。记得在《儒门事亲》里就有记载。
其实从常理上想,人发怒的时候,忽然遇到非常悲惨的事,怒气是不是会削弱?应该会。当然这个悲惨的事必须和发怒者有关。比如一个人正和同事怒气冲冲地吵架,突然被告知最亲近的人去世,眼泪马上掉下来了,还会发怒吗?
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与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古人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演出来的,非常有中国特色,或者说中医特色。它不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机制,直接用情绪克服情绪,直接解决情绪本身,很有特点。
当然,除了上面的情志学说,中医里面还有“神、*、意、志、魄”,*还有三*,魄更有七魄,可见古人对人的精神领域、对神识领域,包括“治神”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
只是我们现在过于强调“治气”、“治形”,好像只有到形、气一层才是疾病,实际上从“神”开始,就种下了因,而对于有些疾病,神调不了,结永远打不开。
编者按:这是“移空技术,中医治神”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文章,我们将从文化层面转到应用层面,探讨如何落实“治神”,前文可参考:
1、中医需要自己的“心理学”吗?
、东方智慧不在一事一技,而在境界
3、抑郁、恐惧、疼痛…试试“上医治神”的方法
4、中医停滞千年,没有发展?
“治神”本是一项古老的传承,但在现代中医领域却是比较新鲜的存在。人身有三宝“形气神”,没有神的参与,中医体系也是不够完整的。
如果您对“移空治神”感兴趣,灵兰会员可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进入灵兰会员专属频道学习。
如果您还不是灵兰会员,想单独学习移空治神会员课,也可长按海报,订阅学习。
长按海报,订阅学习
精彩片段,先睹为快
6月底灵兰也将上新“移空治神”课程,欢迎尝试将治神应用临床。
如果您对“中医治神”、“心理学”、“移空技术”、“存想”、“入静”,任何一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加我们客服入“交流群”,一起体验可操作的治神技术。
扫描它,走进中医治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