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名专家丨陈雨历小儿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复制链接]

1#

知名专家丨陈雨历

小儿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陈雨历,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小儿外科首位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亚太地区小儿外科医师学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专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年来致力于小儿大小便失禁的研究,是国内小儿大小便失禁治疗领域的权威,先后设计和开展了多种手术方法,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讲座。

知名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地点:崇礼楼·2号病房楼一楼保健门诊

花白的头发和额头的皱纹,镌刻下他走过的人生旅程。和蔼和微笑挂在嘴角,写在脸上,儒雅的谈吐,亲切的表情。

年1月16日,刚刚下过一场小雪的济南,天气变的异常寒冷。走进陈雨历的办公室,简单的办公桌上方,挂着一幅字匾:“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孙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说的,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人的生命重于千金,这也是孙先生用千金二字作为了书名的原因,他还在书中强调了对病家一定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看病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得与“病人多语调笑,切忌大声喧嚷,绝不可道说是非,炫耀声名,诋毁他医”。对于病家,不论是贵贱贫富,还是知亲好友,都要一视同仁地诊治。

从南方,到北国

年6月,陈雨历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幼时由于家境贫困,子女多,父母亲无力承担上学的费用,刚上完小学后就离开父母,随比自己大14岁的大姐到惠安县读初中,初中毕业后由于大姐工作调动,又转到泉州读高中。父母生活的艰辛和仁厚的品性,为他注入了就坚韧不屈、善意为人的基因。在这里,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

年,年仅17岁的他考取了山东医学院,怀着对在当地享有盛誉的齐鲁大学的向往,到远离家乡几千里的济南求学。这里还有一个曲折奇巧的故事,陈雨历说,“我千方百计打听到一个好消息,教我制图的班主任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工作,如能找到他,不就能为去齐鲁求学找到引荐人了吗?”于是,背负着希望,他选择前行。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老师确切的地址,只知道这个地名带有一个“临”字,等到了山东才知道带“临”字的地方还真不少:临淄、临邑、临沂、临沭、临清、临朐……!那时不像现在联络方便,要想找一个人,根本是无从下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算是上天可怜我一片赤诚之心吧,”陈雨历说道,眼中闪出一丝泪光。最后在一个叫临清的地方找到了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在山东求学之路。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他从风景秀丽的南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国,这一跨就是一甲子。

在山东医学院学习期间,陈雨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上大学就担任班里的支部书记,大学5年期间,不但努力学习,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举重、铁饼等多个项目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这为以后从事繁重医疗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现在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连续五、六个小时做手术都不知到疲倦,比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科里的同事和他一块去爬山、运动,每次都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年大学毕业后,陈雨历留在医院儿科系工作,1年后由于儿科系撤消,又到了外科工作,从此迈出了成为我国小儿外科著名专家的第一步。

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在那个年代里,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许多人的职业生涯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雨历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积极投身到这场运动中,但很快就发现,自己身边许多平日受到敬重、兢兢业业工作的专家、教授都成了批斗对象,因此对这场运动产生了怀疑。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尽量远离这场运动,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临床工作中。那时好多人不是被打倒,就是积极的搞运动,没有多少人还在从事临床工作,这样也给了他很多的机会。他跟随赵常林、张振湘等知名教授,整天扑在病房和手术室,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成为了一个技术全面的外科医生。谈到这一点,陈雨历到现在都感到欣慰,他以后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段经历。年医院决定让他组建小儿外科,医院去进修。进修期间由于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得到了著名小儿外科教授佘亚雄、丁文祥的好评。

-年,陈雨历参加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在这里他全面的技术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当地由于医疗条件差,不象我国专业分得那么细。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一般每个医疗组外科都由一个普外和一个骨科医生组成,但在陈雨历这一组,他一个人承担外科各专业的工作,并且圆满地完成了援外工作。援外期间,陈雨历和同事郭兰敏共同开展了坦桑尼亚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术,并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利用有机玻璃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爱到了坦桑尼亚国家报纸的采访报道。更为感人的是,一次一个行膀胱全切除、直肠代膀胱手术,由于病人手术中失血太多,而血源缺乏,在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陈雨历毫不犹豫地一次献出了毫升血!这几乎超出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承受力,而对于当时身材瘦小的他来说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也因此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赞誉。

知难而上,勇攀高峰

从80年代初期开始,陈雨历致力于大小便失禁治疗的研究,这是一个迄今为止仍然让许多临床医生望而止步的领域。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不但身上有一股强烈的难闻气味,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差,因此好多人不愿意涉足。这些患者不但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而且还受到社会的歧视,遭受着极大的痛苦。陈雨历认为,作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去解决病人的痛苦。陈雨历决定向这一难以攻克的堡垒发起冲击。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许多人都劝他:“别再费劲了,何必因此而毁了你的声誉。”但是,从不向困难低头的陈雨历决不轻言放弃!他说:作为医生就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于是,他顶着压力,义无反顾地继续着向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挑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小便失禁的治疗终于有了突破,不少患儿获得了治愈,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年,陈雨历获得了去澳大利亚进修学习的机会,为了能够与国外同行更好的交流,他利用一切时间强化英语,甚至是边吃饭边背英语。尽管以前英语基础并不是太好,但对于他来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在出国前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能够达到听、说、读、写应用自如的地步。在澳大利亚医院学习期间,他有关大便失禁的研究内容,引起了同行的兴趣,医院邀请他进行学术讲座。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他与澳大利亚同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凭着这股子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凭借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陈雨历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儿外科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9人,现在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都已成为小儿外科领域的中流砥柱。作为我省小儿外科的前辈,他积极推动小儿外科在山东省的发展,帮助同行开展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为很多地市小儿外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山东省几乎每一个地市,医院都有小儿外科专业,这在全国来说都是走在前列的。年山大二院开诊,医院,非常需要各学科的人才,为了帮助二院小儿外科的发展,医院小儿外科主任的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二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相关研究室和研究机构。承担了国家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资助——大小便失禁的功能重建项目,很快确立了二院小儿外科在国内和省内的地位。在国内,他的成就也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成为公认的治疗大小便失禁领域的权威。

陈雨历说,医疗、教学和科研是一项非常枯燥、艰苦和繁琐的工作,一是要热爱,二是要专注,三是要执着,才能做到专业。从医几十年来,陈雨历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他先后曾担任山东省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小儿外科专业委员,创立或改进了多个大小便失禁治疗的手术方法,其中神经压榨的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臀大肌瓣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肛门内括约肌成形术和盆底肌加强术对于大便失禁的治疗,保留膀胱黏膜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锥状肌膀胱颈悬吊对于神经性膀胱的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发表学术论文篇,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在从医的40多年中,陈雨历经历了很多的艰辛与困苦,也收获了很多开心与喜悦。

网上有一位妈妈求医:宝宝刚出生怀疑是先天性巨结肠,十六七天,在家洗肠保守治疗,希望能能够得到陈雨历教授的帮助。狭窄段大约有多长?在什么位置?必须手术才能治疗吗?这一个个问号让一个焦虑的母亲一次次陷入痛苦和无助。陈雨历在最快的时间给予回复:资料中钡灌肠可惜没有24小时残钡拍片、对无神经节肠管长度判断难以准确,根据当前资料似乎以短段或普通型可能大。如果有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测定、粘膜下组化染色证明胆碱酶强阳性可诊断成立。保守治疗除灌肠外、正确的扩肛等配合治疗也很重要,某些短段型病儿甚至可不做手术。根治性手术不建议3个月前施行、尤其经肛途径拖出手术。本人希望半岁后效果可能好些。

他短短罗列几条,便讲明重点:诊断很重要,是否手术,什么时间合适成功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半年后,这位焦虑的母亲脸上露出微笑,孩子恢复健康。

山西有一位大小便失禁患儿,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孩子的家长已濒临绝望,后来抱着侥幸的一丝希望,慕名来到山大二院找到了陈雨历教授。经过检查,最后确诊为是一种由“神经源信息失常”引发的大小便失禁综合症,这是个灾难性的病。引起原因很复杂,要从脊髓发育不良或脊髓疾病如脊髓损伤、感染或肿瘤、脊髓积水等或颅脑疾病如脑积水、脑发育不全、缺氧性脑病、脑瘫、颅脑创伤、感染、肿瘤等诸类病因中筛选出来,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干便时以充溢性大便失禁为主,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其根源是神经损害引起的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和乙状结肠等多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陈雨历经过周密思考,决定为孩子做一次突破性治疗,并最终成功地将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后来,孩子完全康复,健康长大,并顺利考上大学,再后来还留校当了老师。他有机会就会到山大二院来看陈雨历,感谢给陈雨历教授给他的第二次生命……

类似的成功救治的例子不胜枚举,陈雨历把每一个救诊的孩子视为自己的生命。他治疗或治愈了多少患儿?陈雨历说:“记不清了。”

自从医以来,陈雨历就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医学事业上,牺牲了许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太多的照顾,他把时间几乎都给了别的孩子。在他的病人当中,有的医院,有的是从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慕名而来,医院和专家都束手无策,但他决不会轻易放弃对病人的治疗,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总是在思考着手术和治疗的方法,有多疑难病例在他面前迎刃而解。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小儿外科专家,国内许多地方都邀请他去讲学和手术。

陈雨历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告诫身边的同事,要先做人,后做事。他常常帮助外地的病人订车票,从家里给他们带一些日常用品,有时来自南方的病人不适应北方饮食,他就从家里给他们做饭。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患有少见的先天性疾患——泄殖腔畸形,在当地已行多次手术,没有好转,自己只身一人慕名来到济南找他看病。陈雨历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病人被疾病折磨,他一方面鼓励她战胜疾病的勇气,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他还常常给予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帮助,经过几次手术,病人的状况明显好转,现已完全具备了生活和劳动能力,她非常感激地说:“是陈爷爷给了我新的生命。”

今天,这位年近80的老人依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坚持临床工作,定期查房,指导年轻医生做手术,甚至节假日都到办公室查阅、整理资料,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开展新的技术。他还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