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济南之行,是我第一次走进省城,也是我第一次离家远行,虽然离家不足三百公里。
那次济南之行,开始了我的另外一种生活,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那就是将摄影作为了一种业余职业,一种业余爱好。
那次济南之行,也注定了我与济南的缘分,后来曾经在济南工作了两年,时至今日,我的户籍关系依旧在济南(变身“朝阳群众”也是后来的事情)。
回首二十年之前,在村小学代课的那两年,其实是上苍给我的两年难得的面壁时间,虽然有点煎熬,但却为我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一至周六,上课。上课之余,当同事们在办公室内聊天“吹牛”、围着火炉取暖时,我独自呆在操场内面壁(真正的对着一面墙读书),自修法律专业,期盼着能够通过自学考试走出去。
周日,带着相机、影集(广告样品),还有一束塑料花(那时农村人拍照喜欢捧着一束塑料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为别人照相,也是那段时间,我几乎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周边所有村庄,也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创业。
在我的影响下,周边出现了好多以照相为业的专业户,他们天天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走街串巷,当然,他们也会在自行车、摩托车上插一束塑料花,几乎成了山村一景。
在那两年,我每天都会读一篇很简单的英语短文,虽然到现在我的英语水平也是一塌糊涂,但那种坚持却在两年以后再次参加高考时给我加了分,英语成绩竟然是一起参加高考的社会实践生中最好的。
在那两年,我将同村兄弟所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教材,几乎全部通读完了,无论是古代汉语、现代文学、美学、电影文学,还是唐诗、宋词,只要他有的,我一概没有不放过(这应该是一种农村孩子难得的奢侈待遇)。
在那两年,我依旧每天都写日记,但是写完了就撕掉。写日记是从读初一时开始的,当然,这应该感谢当初的语文老师(后来成了我代课时的同事),他要求我们每天都写一篇日记,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种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而且从未中断过一天,可惜,83年至91年的日记,在经历过了三次高考失利后,被我一把火烧掉了;91年至96年,每天都写日记,但写完了就撕掉了;97年开始,继续写日记,但保留了下来!
在那两年,我还做了近乎半年的家教——免费的(这种免费意识,或者不计成本,让我受益良多,因为尝试,才能够获得更多意料之外的更大机会),本来是为了帮助校长的女婿参加师范专业的应试,意料之外,也让我再次将高中的数理化课程再复习了一遍,不当让他顺利考进了泰安师范学校,也让我考进了山东农业大学。
十年面壁图破壁,而上苍给了我两年、或者说是四年(加上复课的两年)面壁的时间,让我读了另外一种大学,给了我另外一种破壁的方法。
在年进入山农大之前,我已经获得了法律专业十一门的及格证书,再有两门就可以取得法律专业的毕业证书了,可惜,进入农大后,就放弃了法律专业的自修课程。
而考进在泰安的山东农业大学,则是早在86年就注定了。因为86年,父亲就带着我与弟弟去爬过了泰山,还到过了曲阜。
那次泰山之行,让我后来有了读泰山的机会,并且一直读了9年!
面壁,不一定能够破壁。但不面壁,一定没有破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