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讯今年,临泽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临泽教育发展崭新篇章。
近名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98%并喜获“一清三北”,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各项举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倾力指导,研训测一体助力教学改革。系统上下全力实施《促进临泽一中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全县名文理考生,一本上线率45.8%,比上年提高9.89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率97.9%,比上年提高7.18个百分点。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占清北在甘招生计划(含医学部)的5.9%(无贫困专项)。
“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双最双高”校园创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致力于“最安全、最阳光,高质量、高成长性”校园建设,整合资金多万元,建成临泽教育城域网、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城乡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城乡、校际远程同步课堂;建成校园智慧就餐、智慧宿管、智慧晨检等现代治理试点项目,学校现代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突出应用驱动和融合创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成为常态,成功承办第四期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被教育部表彰为“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全省唯一),10个案例入选中央电教馆“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与服务模式研究项目”全国优秀案例(全省15个)。
乡村“两类学校”温馨校园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一个都不少”。所有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换档升级实现电采暖全覆盖、太阳能路灯全覆盖、24小时开水全覆盖、洗澡淋浴全覆盖、水冲式厕所全覆盖、睡前“小喇叭听故事”全覆盖。村教学点全部告别火炉取暖,全部建成水冲式厕所或干封式粪尿蹲便器厕所。新华网以《一所农村学校的“厕所革命”》为题报道。创建温馨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教学,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常规。村教学点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面授每一个学生。开辟温馨“两园”,乡村学校全部建成树园子、菜园子,开设农耕种植课程,为学生游戏、劳作体验提供场所。菜园果实补贴师生食堂,让师生品尝劳动收获的喜悦。共建温馨文化,寄宿制中心小学在“吃、喝、拉、撒、睡”上给予孩子家长般的关爱照顾,学生宿舍全部架设小喇叭,每个孩子在《新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中酣然入梦,建设“暖而美、暖而优”的家文化。村幼儿园在环境区角、游戏体验、生活保教上着力,建设“乐而美、乐而优”的园所文化;教学点在室舍墙壁、写字拼音运算普通话上着力,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启蒙文化。开展温馨关爱,镇中心小学全部建成心理咨询室、关爱之家,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常态化关爱。发放各类助学金万多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城区所有幼儿应上尽上“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均衡达到新水平。滨河幼儿园新建2号保教楼,新增园位个,园长获第十三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提名奖。第二幼儿园改扩建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园所环境焕然一新,被省妇联、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第一幼儿园顺利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再添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城区幼儿择园现象基本消除。招考补充城区幼儿师资,城区幼儿园起始年级全部消除40人以上“大班额”。乡村新创建省一类幼儿园1所、市标准化幼儿园3所,市级标准化以上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98.6%。村“3+2”幼小一体办园模式写入《甘肃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推广,全县学前教育三年公办幼儿园毛入园率达99.91%。
入选全国“书香教育局”,阅读成为全县中小学课内外最美风景。中小学全部建成“无门图书室”“楼道图书架”“班级图书角”,让书香触手可及。“图书漂流长廊”“流动图书馆”“读好书、好读书”让书香浸染校园。深度阅读、经典诵读成为常态,“久久论坛”“领读者”“经典咏流传”“5+X德育晚餐”“小故事大道理——故事汇”“文韵沁心”等新型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网络社区——“互联网+阅读”试点推进,阅读的深度提升师生精神成长的高度,“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目标和教学目标。县教育局入选全国年书香校园优秀案例——书香教育局(全国4个)、五三小学被评为书香校园(全国18个)。
“红烛先锋”党建引领初心使命,教师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步提升。致力于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三岗联创,深化“党员人人都是党建主人、每个岗位都是党建阵地、各项工作都有党员身影”的“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培育“红烛先锋”示范点6个、“红烛先锋”25人。党员带头深化教育改革创新,23项课题通过甘肃省基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名教师网络晒课节,获市级以上优课65节;24名教师参加全市普通高中优质课评选全部获奖,7人获一等奖。新培养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14人、临泽名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90人。《中国教育报》以“把党建延伸到学校神经末梢——甘肃临泽以党建统领教育教学”为题报道。
足球、游泳、跳绳、艺术展演成为学校新常态,体育美育彰显新时代临泽师生活力风采。改造提升学校运动场,校园足球蓬勃开展。游泳纳入城区中小学课程表严格落实,又有名学生免费学习游泳。“跳绳强心计划”广泛推行,中小学课间跳绳成为校园靓丽风景线。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县美育师资创新素养菜单式选课集中培训,多人次参训,全县教师美育素养普遍提高。组织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13件师生作品省级获奖、1件获全国三等奖。31件优秀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分别在《甘肃教育》和《学生天地》刊登。又有3所学校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累计达6所。板桥镇中心小学被教育部体卫艺司、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评为“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称号,体育教学创新案例入围全国“活力校园”优秀案例强。由6名教师担任主唱的临泽县千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在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播放,点击量突破万。致敬教师节专题MV《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出,点击量达上万人次。
盘活职称资源释放政策红利,有效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出台教师职称竞聘细则和教学工作量、表彰奖励备案制度,确保教师职称评聘程序公开公正。严格落实上级政策应评尽评,盘活职称岗位统筹兼顾城乡,名教师新评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接近前20年高级职称总和。加强职称聘后管理,引导高级教师认真履职,广大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明显提高。
26项教育创新成果入选亮相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现临泽教育智慧和力量。深化课程、评价、校园文化、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变革等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又有26项教育创新成果入选参展教博会(第三届4项、第四届20项,合计50项,占全市展出成果的近三分之一。60多名教师先后参加教博会交流互鉴),通过工作坊、论坛与国内外教育大咖交流、与国内外名校互通,汇聚中国教育创新智慧,展示教育创新临泽经验,碰撞火花变革思维,服务临泽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志愿服务助推全民终身学习。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考试45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22名学生在全省中职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获奖率95.6%。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临泽学习中心成立全市首家县级社区教育学院,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形成“居民便学、教材研学、体验乐学”的“三学”社区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全民终身学习志愿服务,指导东关、乐民、惠民社区建成省级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开展各类社区教育讲座和培训31期,累计培训多人次。对接平川镇芦湾村社区学习中心,建成青少年校外研学拓展训练体验基地。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