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纯能量,具有创造力。
1、思维的涵意
思维是能量,是思想、观念的维度。看不见,触不及,如电波,如磁场,如程序,文字是无法表达其真正的涵意,是用感受来表达的内容;大意是思考后形成的观念,观念所处在维度;思维并非是由大脑指控,也不是心脏,而是心灵和心智。
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从前,一个拾粪的人、一个樵夫和一个乞丐相遇了,三个人坐在一起闲聊,乞丐说:“如果你们做了皇帝会干嘛?”
拾粪的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所有的粪全部都归我,谁去拾的话,我就去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去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
乞丐说:“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对话是否真实不重要,本质是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思维具有创造力
人生中自身所有发生的任何事物是思维的创造,常说的因果,有因必有果,是循环规律,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后果。
工作、生活、健康、安全、财富、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等的状况是思维启动的结果;每句话、每个表情、每个行为是思维发出的指令。
比如:教学前的备课,演讲前的拟稿,创业前的策划,旅行前的规划等等,均与思维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是否会时刻感受自己的思维?感受是什么?
3、思维的来源
思维取决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曾国藩: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看他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简短是二句话概述思维的影响过程。
关键词是“言传身教”和“习惯”,而非学习形成;
这是一种潜意识,不容易觉察,但常常会有标记:
标记⑴:我们“选择”说哪句话,做哪件事时,感觉是发自内心的,说完心里很高兴,做完内心喜悦。
标记⑵、同上,是被动选择,说完和做完感觉不符合自己,在内心中造成情绪。
标记⑶、在与外界接触中,所见所闻,部分观念认同,部分需要思考,部分不能接受。
可以感受到:思维推动语言,一种是自己说的,另一种是替代他人说的,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的思维碰撞,其实是二种思维所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