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扩张财*是把双刃剑
李明旭 中国财*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财*在增收的同时,支出也出现大幅增长,前三季度财*在经济低迷的年度竟实现了盈余。 在经济低迷期,这种以“增收增支”为代表的积极财**策,是颇具有中国特色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财*增支,以带动相应的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用于投资,从而拉动经济的复苏。但与此同时,*府还要把实现财*收支的平衡作为财**策的目标,在经济放缓和财*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财*“增收”的压力必然大增。 但企业和民众的税负并没有相应减轻。不仅如此,面对着财*压力,有的地方*府采取预征相关税费、延迟退还企业税款的做法;还有的地方强逼企业缴纳一些“莫须有”的税费。 在笔者眼中,目前财*“增支”促进经济增长的功效,会被“增收”的紧缩效应部分抵消,从而使积极财**策丧失其*策本意。“增收增支”无非是将原属于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变成了*府的收入;将原属于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投资,经*府部门之手变成了消费、投资。这些措施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效率低下和财*资源的浪费,更会成为经济低迷期*府“扩权”的工具。*府依靠财*增收持续扩权的现象已成为近年的一个趋势。在此过程中,*府对社会资源的支配能力得以明显加强。 现实经济中,积极财**策不仅应体现在“增支”上,更重要的是应该大规模减税。这不仅能够减轻企业和民众本已沉重的税收负担,由此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还能减少*府对市场的行*干预,推动*府的职能转型。 事实上,大规模减税正是成熟经济体在面对经济下行时,挽救经济的一个有效手段。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财*赤字不应该成为阻碍*府大幅减税的理由。*府只要将很小一部分国有资产出售为财*赤字融资,便可以使这部分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在客观上也是个“国退民进”的有益过程。(作者系FT中文特约撰稿人,本文摘自FT中文10月28日)